EN
EN
新闻中心

虚构灾难事件、炒作社会热点……最新辟谣榜来了!

发布时间 : 2025-07-23 12:21:49

  炒作社会热点,误导认知。个别自媒体和网民利用人们对社会热点的关心关切◆◆★◆,篡改事实真相,传播不实信息,扰乱公众视听■■◆◆★。谣言“深圳劳动仲裁熔断◆◆★■”将系统升级期间的提示旧图,恶意编造为“深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网上递交数量已达上限”,颇具迷惑性和危害性,极易误导和欺骗公众;谣言“湖南省宁乡县劳动局向下辖企业发放‘高风险名单’”★◆◆■★■,利用当前人们对就业问题的关注,编造虚假信息■◆◆◆,散播焦虑情绪;◆■“湖南博物院的辛追夫人曲裾式素纱单衣被盗”这一谣言,基于片面信息的猜测,误导热心文物保护的网民,损害博物馆公信力。此外,“户外遇到雷电天气了,要远离大树跑到空旷的地方◆■■”◆◆★■■★“‘春捂秋冻’强体质”等不严谨不准确的信息,易误导公众掉入认知陷阱。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8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虚构灾难事件炮制安全类谣言、歪解误读官方政策★★◆■、炒作社会热点等方面,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网络生态★■。

  9月,随着新学年开学季、教师节、中秋节和国庆假期的到来■◆◆★★■,涉教育教学★■◆■★◆、节日消费、旅游出行等话题的虚假信息或将增多。立秋后■■★,秋季养生话题也引人关注,涉流行性疾病防治■■★◆■★、健康养生的谣言容易滋生。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广大网民,夏日热情逐渐褪去,凉爽秋风悄然拂面,气温变化反复之下■■◆,还需保持头脑清醒,切勿偏听偏信★◆◆★。只有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方能识破套路、“智”止谣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虚构灾害与事故,制造恐慌。8月■■★◆■■,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多地高温、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风险升高■■■。一些自媒体和网民却为博取关注、吸引流量,借机编造发布涉灾害、事故等公共安全类谣言,引发群众焦虑恐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如有人编造传播“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山洪灾害致三十多人失联”“广西暴雨过后■◆■★,家长启动‘海陆两栖战车◆■★■◆’去学校接娃”★■◆■◆“重庆梁平有人在洪水中吃酒席■■★■”等失实信息,严重干扰灾害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所谓“四川凉山木里突发森林大火”“湖南长沙一辆大巴车坠崖51人丧命”★★◆“吉林一屠夫因土地纠纷杀害12人”“江苏常州一小区电车充电连环爆炸火烧地下室” 等严重失实的涉公共安全类谣言,或是自编自导◆■★■,或是移花接木,蓄意制造焦虑、引发群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造谣者均被依法予以治安或刑事处罚■★◆◆。

  杜撰和歪解政策◆★■★◆,混淆视听。近期◆◆◆■★,一些自媒体和个人对官方政策进行歪曲误读★■■◆◆,引发公众误解;有的假冒官方名义发布虚假信息,企图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并从中行骗牟利。谣言★◆◆■★“‘房屋养老金’需业主额外缴费■◆★◆”曲解误读我国房屋养老金制度,严重误导公众认知;个别自媒体杜撰所谓“利好政策”,散布“全国12315平台发布‘行政处罚退费公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租房可办理到个人名下★■■★”“包头收取中介费可申请公租房”等信息,实为不法分子假冒官方名义实施的诈骗行为。此外,“重庆9月1日摩托车可以上高速”“大渡河禁渔期外鱼‘随便钓’”等谣言,则纯属虚构杜撰,混淆视听,扰乱公共秩序■■★◆。

相关新闻

2025-07-23

社会新闻_社会新闻排行榜网罗最新社会新闻热点_海峡网|凯发电

2025-07-23

虚构灾难事件、炒作社会热点……最新辟谣榜来了!

2025-07-23

2024年这三家央媒在热搜上主持的新闻话题最多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