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代浪潮已至■◆◆■★,唯有扬帆奋楫者方能争流远航◆◆■◆★★。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2025年伊始,中国人寿系统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333战略”,为未来五年总的工作部署做好◆◆★“任务书■◆◆◆”、规划“路线图”■■★★◆★,强力吹响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金融保险集团的号角,致力于进一步把公司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
信条是决定◆★■◆“企业走多稳★★◆、走多远”的根本问题■■■,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导向和行动标尺,也是广大干部员工的行为习惯和自觉遵循。中国人寿始终把自身发展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并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五要五不◆◆◆◆★◆”引领主责主业发展★■★,不断促进清廉金融文化、合规文化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全面加快以客户为中心转型,为客户提供从摇篮到传承■★◆★◆◆、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全方位金融保险服务,增强服务多样性◆★、普惠性和可及性。”2025年初,“一个国寿◆■◆◆★■、一生守护★◆★”经营理念正式确立,也首次融入企业文化体系,中国人寿用心用情打造“可信赖、能托付、有温度”的企业形象,守护人民、造福人民的基因深深烙印进经营管理全过程★★。
中国人寿切实践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守护人民美好生活★◆”企业使命,充分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努力成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服务者、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国人寿保险资金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约5万亿元,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1万亿元;2025年一季度,集团旗下寿险公司赔付金额超150亿元、财险公司赔付金额约160亿元。
为筑牢经济安全网★★★◆■,中国人寿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和责任投资的理念■★★,努力成为服务资本市场的主力军◆■★,2024年集团旗下寿险公司全年净加仓超过1000亿元,为资本市场注入了“真金白银”。为筑牢社会保障网,中国人寿加快建设养老金融国寿服务体系◆◆■■◆,为养老保险“三支柱★◆★★■■”管理各类“养老钱”约2.1万亿元◆■◆■,同时设立500亿元的大健康基金、200亿元的大养老基金,发起设立100亿元的银发产业基金,构建★★◆“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服务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社会保障需求。为筑牢灾害防控网,中国人寿全力支持建设国家巨灾保险体系★★■◆,参与地方性巨灾保险项目近40个,并深化风险减量管理服务,打造◆◆★★■“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云平台,推进从“补损失★★”到★■★◆★“治风险■★”的跨越。
品牌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是创造价值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支柱。金融保险业更需要品牌,其产品服务无形,且承诺与兑现存在时差◆■★■■,更需要通过具象化的品牌争取客户和公众的信任。七十六载砥砺追梦■◆◆,中国人寿已从单一的寿险品牌、保险品牌,发展成为保险、投资、银行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共进的综合金融品牌,品牌的跨越式发展不断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企业深度赋能■◆■。
中国人寿“相知多年 值得托付”“要投就投中国人寿”品牌口号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中“相知多年 值得托付”还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对外展现,“要投就投中国人寿★■★★”的“投”字更是从当初“投保”与“投篮★★”的“一语双关”,发展成为今天的■★“一语多关”★■★。近年来◆■★,中国人寿不断总结讲好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主力军和压舱石的好故事,持续利用CBA联赛◆■■◆、北京环球度假区等重点品牌合作项目大力实施基于业务协同的品牌联动★★,同时还创新推出品牌年轻化符号吉祥物★◆★★■“国寿牛”等◆◆■★◆★,有效展现◆◆“安全、信赖、专业、责任”品牌内涵及新时期综合金融品牌形象★◆◆,并逐步将品牌推向更广大年轻人群。相关工作曾荣获人民日报社“品牌创新奖”、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年度品牌大奖”★■★★,■◆★◆◆“中国人寿”官方微信号还入选中央网信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品牌文化建设赋能业务发展的价值不断彰显。
2025年一季度★★,中国人寿系统上下深入实施“333战略”,着力提升风险保障能力、资产配置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全球经营能力,实现良好开局,全集团合并营业收入创近五年同期最高,保费收入、总资产、管理第三方资产均实现增长,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中国特色是中国人寿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鲜明标识和重要优势■◆★◆★,世界一流企业是金融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的标配。其中在中国特色方面◆◆◆,以助力共同富裕为例,中国人寿持续聚焦定点帮扶和综合金融赋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从助力脱贫攻坚战到参与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构建完善“保险+投资+银行★◆■■”一揽子帮扶模式。2024年,中国人寿全集团涉农风险保障超35万亿元■★■,涉农信贷余额达1950亿元◆■。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和丰厚滋养。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国人寿扎实推进国寿金融文化建设,并于近期修订形成新版中国人寿企业文化体系。该体系由信条、使命、愿景、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品牌口号六部分组成,特别是按照“五要五不★■◆■★★”要求◆■★,明确“信条”■■★★■、深化“愿景”★◆★◆◆◆、丰富■★“企业价值观”、拓展“经营理念”■◆◆★★,系统阐释公司的原则信念、存在意义、发展方向◆■◆、价值取向等,引领中国人寿努力走出一条既充分体现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又赓续中华文脉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路。
中国人寿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赓续中华文脉有机融合。“成己为人 成人达己”企业价值观既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又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国特色保险文化底蕴相通,包含中国人寿与国家■■◆、社会、行业、客户★★◆◆■◆、股东、员工之间,以及中国人寿各子公司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等八种“双成”关系■★◆◆★,为中国人寿做强做优做大注入源源不断动能。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服务涵盖健康、养老、医疗、教育、意外等多个领域,为广大客户提供全链条保险服务;从浩瀚太空到万里深海★◆■,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从国之重器到百姓生活,中国人寿财险公司服务涵盖从生产到生活、从城市到农村◆★◆◆■、从财产安全到意外防护、从企业到个人等各领域。再加上集团旗下投资、银行板块★◆■“保银协同”“投保联动■■■◆★”“投贷联动◆★◆”等◆■★,中国人寿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和业务协同效应■◆★★,围绕个人客户、机构客户等一站式、多元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保险需求,努力实现“一个国寿 一生守护★■★★★■”◆★◆■★。以提供健康保险保障为例,中国人寿该类产品服务涵盖少儿、中青年■★★◆■、老年等全生命阶段。2024年,公司为约2730万人次计生家庭成员提供约1.8万亿保障金额;升级开发★◆■“乐学无忧”和“校园”系列产品,学生群体保险惠及少年儿童超7000万人;在办大病保险项目覆盖近3■■.6亿人,累计落地上百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项目◆■◆★,助力商业保险■■★、大病保险与基本医保相衔接◆★★◆◆★,惠及广大职工家庭;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覆盖4400多万人◆■★★,开发★◆◆◆“国寿银龄无忧特定疾病医疗保险”,有效降低老年人投保门槛,升级开发“银龄安康”系列产品,新增承保老年群体1.3亿人次。
诚信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首要价值观和道德观★★★◆,也是行业发展的基石★★■★■■。“信条★◆◆◆★”首先就明确要“诚实守信”,中国人寿积极构建“大消保”格局,依托“消保+”模式驱动,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力把群众关心的理赔服务做到心坎上,持续擦亮这块检验金融保险企业诚信的重要◆◆◆“试金石”。例如,集团旗下寿险公司融合多方数据和多元化场景◆◆◆★,在大力推广理赔直付基础上,更创新★◆◆◆“重大疾病一日赔”■★◆★◆★“理赔预付提前赔”等,2025年一季度客户获赔率达99.6%■■◆■;财险公司赔付涵盖车险■◆■◆◆、农险、责任险■■◆■、企财险■◆★◆★、意外险等多种类型,同时不断提升智能化赔付占比★◆◆★★,最快1秒完成理赔处理,极大减少等待时间■■★。此外★◆◆■■★,中国人寿积极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健康消费理念◆★◆★■,聚焦“金融诈骗■◆◆”“非法代理退保◆■◆■◆★”等问题★■■,充分宣传各类骗局的特征、危害★★■★、法律后果,提示消费者理性表达诉求、妥善解决纠纷■◆◆★■。
从中国人寿核心保险主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集团旗下寿险公司自境内外上市以来,保费收入从当初不足1500亿元增至2024年的6714■■◆★◆.57亿元,内含价值增长超万亿元,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20余年来累计分红超2000亿元,分红水平保持高位稳健,持续创造长期价值★■◆■■★。在与客户关系方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年度理赔件数从78■★■◆◆◆.9万件增长到近2489万件,年赔付金额从28亿元跃升至超600亿元★◆,理赔好服务也逐渐吸引了更多长期客户★■■◆■★,长险有效保单件数从4800万份增长到约3.26亿份,生动诠释了公司“成己为人 成人达己”企业价值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人寿将继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精心实施国寿金融文化建设工程★◆◆■◆★,着力提升公司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推动实施■★★★“333战略★◆★■★”提供强大文化支撑★★,奋力谱写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国寿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