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EN

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新增三个专业

发布时间 : 2025-06-18 23:22:57

  新专业■★:优势学科与前沿领域构筑培养高原——学校新增数据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以及数据计算及应用(智能科学、数据智能)等前沿专业。

  二是选择向多元领域奋进的职业通途◆◆★◆。人大锚定国家发展需要,源源不断向国家重大战略★■★◆★◆、重要领域与重点行业输送优秀人才★◆■★■。在治国理政方向,人大2024届毕业生中,超过45%进入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为公共服务事业贡献人大力量■★■。在经世济民方向,有50%进入国内外头部企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科技突破方向,毕业生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就业人数逐年增长。在学术领军方向,超60%博士毕业生赴“双一流◆◆★”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就业■◆★,聚焦高端研究前沿,锚定未来创新高地。在全球治理方向,每年输送一批学子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以人大智慧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三是选择与家国同频的成长坐标。人大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始终体现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体现在三个面向◆■■◆:

  学校紧盯技术前沿变革◆◆■◆■◆、加速学科跨域交叉,新设数十家教学科研机构,如苏州人工智能学院◆■、智慧治理学院★◆◆■■◆、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生态环境学院、人口与健康学院■★◆◆★◆、社会学院等院系,以及健康中国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学校以“独树一帜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学科整体建设目标■◆◆★■,致力于构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卓越的人文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新质的理工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

  2025年全国高考已经结束,面对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和就业环境■◆◆◆★★,考生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不同专业对应哪些职业方向?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人民别推出“2025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深入解读各专业特色、就业方向及行业趋势,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权威参考★★◆★■■,助力学子们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新培养◆◆■■:以学为中心的教育革命构筑成长高地——构建以“I-STAR”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创新教育生态,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无时点分流、灵活的双选认证辅修制度、荣誉辅修项目打破学科壁垒,学生自主定义知识图谱,实现“一人一策★■◆◆”成长路径。

  ★★■■“面向高处立★◆”:2024届毕业生超5成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超2成赴长江经济带城市就业,约10%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在区域建设和改革中勇当探路者。

  中国人民大学:人民大学从陕北公学至今已培育40.1万余名高水平建设者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毕业生以“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姿态挺立时代潮头,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人大智慧”■◆,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是要助力学生卓越成长■◆■,围绕这一中心,学校在招生和人才培养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创新——新专业、新项目、新培养,助力每个人大学子找到与时代同频的成长坐标■◆★★★。

  新项目■■:25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铸就人才培养高峰——13个拔尖人才班,纵向深耕,培养原始创新“尖兵★◆”◆■;9个创新人才班,打破学科壁垒,培育跨学科复合型人才;3个战略人才班,精准聚焦国家战略领域人才急需,培养一批具备强实战能力的专精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以“两实三高”为培养模式,将国家战略命题与行业真实需求融入高密度知识迭代、高强度五训体系、高频度实战淬炼,锻造直面未来的核心能力。

  人大的理工学科,分为数字科学、物质科学两大学科集群。学校统计学全国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顶尖,部分研究方向达到全国最优水平,整体实力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前列。同时◆■◆★◆,数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快速发展,在量子计算、量子材料、密码科学等前沿领域不断实现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突破。

  新时代★■,人民大学紧贴国家战略需求、学术发展前沿◆■◆◆、经济社会态势、全球发展趋势★◆■★,大力培养治国理政、学术领军、经世济民◆★■、科技突破、全球治理五类人才,让青春学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向同行★■★■。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独树一帜★★■★,形成覆盖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哲学★◆、政治学◆■、中国史、信息资源管理、外国语言文学等的优势学科集群。学校A+学科占比位列全国高校前三。

  ◆◆“面向实处干”:2024届毕业生约20%赴西部、基层地区就业■★★◆■◆,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展现实干担当。

  ■★★◆■“面向新处闯”★■:2024届毕业生超8成在一线和新一线等核心城市聚集,在金融中心、科创高地实现职业理想。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中国人民大学:填报志愿涉及到对未来人生的抉择,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要对照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同时结合本人兴趣、爱好及国家战略需求选择专业方向★★◆★。充分了解信息◆★◆◆,辨别消息来源■■★★■,以高校或考试院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充分理解政策,吃透关键概念★■■◆◆★,降低退档风险★■★★■■;关注国家政策,提升自我认知◆◆★◆,提前规划学业发展方向■★★◆■◆;出分后及时关注我校◆■“阳光招生信息平台”、“人大阳光招生★■■★★”微信公众号,或★★“相聚人大”小程序发布的各省招生组活动◆★★◆■■,欢迎广大考生家长来现场与招生组老师交流志愿填报★★★。

  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强大支撑下,近年来学校加速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除今年新增的三个专业外,近年来学校新增的本科专业还有中国古典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环境科学与工程★■、数据计算及应用、数字经济、国际新闻与传播等。

  一是选择与时代共进的学术起点。人大依托厚实的教育实力,为毕业生搭建直通顶尖学术殿堂的高速通道。2024年本科生赴境内外一流大学升学深造实现质、量◆◆“双提升”◆★◆◆,国内升学本科毕业生超80%去往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境外深造学生中■■◆,超60%去往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

相关推荐

2025-06-18

|凯发集团官网安卓版下载讲好中国社工故事—中国特色社会工作高

2025-06-18

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新增三个专业

2025-06-18

多项金融举措发布 助力高水平开放

了解更多